阮玲玉,中国默片时代的电影皇后,以其卓越的演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她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姓氏来源
阮姓来源于古代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阮姓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杰出的人物。
名字分析
阮玲玉的名字由两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 阮:此字主要与其姓氏有关,代表着家族和根源。
- 玲:意为玉石的清脆声音,象征着纯洁和高贵。
- 玉:代表着珍贵、美丽和优雅。
名字寓意
阮玲玉的名字组合起来,寓意着珍贵如玉的优雅和纯洁。同时,也代表着她所从事的艺术事业的高贵和卓越。
- 珍贵如玉:阮玲玉的名字中的“玉”字代表着珍贵和美丽,预示着她的人生将充满光彩。
- 优雅纯洁:名字中的“玲”字象征着纯洁和高贵,这与阮玲玉在银幕上的形象相得益彰。
- 艺术事业的卓越:阮玲玉的名字与她的职业紧密相连,预示着她在艺术事业上的卓越成就。
五行属性
从五行来看:
- 阮字的五行属性为木,代表着生长和发展。
- 玲字的五行属性为火,象征着热情与活力。
- 玉字的五行属性为土,代表着稳重与承载。
阮玲玉的名字五行属性均衡,充满了活力与潜力,这也预示着她的人生将充满无限可能并取得卓越成就。
名字与人生
阮玲玉的名字与其人生紧密相连。她的演艺事业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充满了珍贵、美丽、优雅和高贵。她的名字寓意着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卓越成就,成为了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茗野宝宝起名网为你提供更多有关名字与人生的有趣分析。
阮玲玉个人资料
- 中文名 阮玲玉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 星座 金牛座
- 出生日期 1910年4月26日
- 出生地 上海
- 职业 电影演员
- 毕业院校 上海崇德女子中学
- 代表作品 野草闲花新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
- 主要成就
-
中国默片时代最具代表性影星
- 早年经历
-
《阮玲玉》 画家刘文进作品
1926年(16岁)时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经张慧冲介绍,考入明星影片公司,开始其电影艺术生涯,主演《挂名夫妻》等5部电影。1928年转入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主演《情欲宝鉴》等6部电影。1930年转入黎民伟、罗明佑创办的联华影业公司,主演《野草闲花》(饰演卖花女)一举成名,奠定她在影坛的地位,一生共主演29部电影。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代表作《野草闲花》、《神女》、《新女性》等。阮玲玉是中国默片时代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之一,被认为代表了早期中国演员的演技最高水准。阮玲玉成名后陷于同张达民和唐季珊的名誉诬陷纠纷案,不堪舆论诽谤的阮玲玉心力交瘁,于1935年妇女节当日服安眠药自尽。噩耗传来震惊电影界,各方唁电不可胜数,上海二十余万民众走上街头为其送葬,队伍绵延三里,鲁迅曾为此撰文《论人言可畏》。阮玲玉生前出演电影29部。所扮演在爱情、婚姻方面屡遭不幸的少女或娇媚泼辣的风流女子。1930年进联华影业公司,主演该公司创业作《故都春梦》,扮演妓女燕燕获得成功,奠定了她在影坛的地位。
阮玲玉的作品风格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明星、大中华百合时期)多主演通俗社会片,甚至神怪片,饰演低下阶
层的堕落女性,如妓女一类人物;或者是在旧社会受欺压而不反抗的弱女子。后期(联华时期)受新兴电影运动(又称左翼电影运动)影响,表演风格有所转变,转折点是在卜万苍导演的《三个摩登女性》中饰演对旧社会觉悟的女工周淑贞。其后主演的作品如《香雪海》(饰演农村妇女、尼姑)、《小玩意》(饰演抗日的农村手工艺人)、《神女》(饰演妓女)、《再会吧,上海》(饰演女教师)等,演活了社会各阶层不同的女性形象。阮玲玉之于中国影坛的贡献被一些人比喻为奥黛丽·赫本、凯瑟琳.赫本之于美国好莱坞。 - 演艺经历
-
由于早年电影拷贝使用易燃的硝基
胶片拍摄,十分容易损毁,加上经历战乱时期,阮玲玉主演的电影仅有《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小玩意》、《再会吧,上海》、《神女》、《新女性》、《一翦梅》、《归来》、《国风》9部至今仍存拷贝。其中原已散佚的《恋爱与义务》在1990年代于乌拉圭寻回。
阮玲玉主演的电影作品如下:
1927年 《挂名夫妻》
1927年 《杨小真》(又名《北京杨贵妃》)
1927年 《血泪碑》
1928年 《蔡状元建造洛阳桥》
1928年 《白云塔》
1929年 《珍珠冠》
1929年 《情欲宝鉴》
1929年 《劫后孤鸿》
1929年 《大破九龙山》
1929年 《火烧九龙山》
1929年 《银幕之花》
1930年 《故都春梦》
1930年 《自杀合同》
1930年 《野草闲花》1931年 《恋爱与义务》
1931年 《一翦梅》
1931年 《桃花泣血记》
1931年 《玉堂春》
1932年 《续故都春梦》
1933年 《三个摩登女性》
1933年 《城市之夜》
1933年 《小玩意》
1934年 《人生》
1934年 《归来》
1934年 《再会吧,上海》
1934年 《香雪海》
1934年 《神女》
1935年 《新女性》
1935年 《国风》